麦秆画摆件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陈艳艳 文/图】“这老虎太逼真了,这是麦秆画吗?”这小鸟也是活灵活现的,太厉害了!”10月17日上午,在鹿台阁一楼开封馆内,不少游客被墙上挂着的麦秆画吸引,纷纷驻足欣赏、讨论。
你看,《王者风范》把老虎的威猛表现得淋漓尽致;《荷塘清趣》不仅把随风翻卷的荷叶做得难辨真假,还把蜻蜓的灵动全部表现了出来……
这些麦秆画均出自开封非遗项目陈氏麦秆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振强之手,64岁的他已经制作麦秆画41年了。
“《王者风范》花了28天时间,需要先把麦秆烫平,然后剪成丝,一层一层贴上去,所需工具不多,但工序很多。”陈振强向记者介绍时,记者看到他的手上有很多老茧,“这都是长期拿工具留下来的,手受伤对于我们来说太正常了”。
陈振强的祖辈就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工巧匠,精通编筐、织草席、打制农具等。陈振强从小受影响,动手能力就很强,他很喜欢写写画画,农闲的时候常用麦秆编织草帽、提篮等。
“说到真正与麦秆画结缘,那是因为我高考落榜了。”陈振强说,因两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他只能回到老家跟着老一辈人一起制作农具,既然接触了就要考虑将来的发展,他便开始不断摸索,着手创作麦秆画。
“为了制作麦秆画,我跑了很多地方学习,还不断钻研,改进了蒸、煮、浸、剖、刮、碾、画、剪、烙、贴、烫等十几道工序,并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贴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陈振强说,他10多年前开始制作彩色麦秆画,“为了研究烙后金光闪闪的颜色,我可费了不少功夫,不过为此获得了专利,也是非常值得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传承下去,就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近年来,陈振强也在为此而努力,与时俱进制作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之前,我们制作了摆件,与活性炭结合起来,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陈振强说,最近,他又将麦秆画融入手机壳和吊坠,这些都是日常用品,人们更容易接受,也更便于他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